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桂林会展新闻> 龙脊之水天上来

会议小助手

龙脊之水天上来

龙脊之水天上来 2007年5月31日 作者:赵丽明 五月的龙脊,充满勃勃生机;五月的龙脊,写满春意。龙脊就象是一个豆蔻年华般的少女吸引着人们的眼光。让龙脊变得如此美丽而又动人的原由是什么?那是水。水是龙脊梯田的韵,水是龙脊梯田的灵魂。龙脊之水又来自何处呢?带着这样的一个疑问,一个丽日晴空的日子,我踏上了龙脊。 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车子顺利地爬上龙脊。在平安寨的停车场,停着各式各样的小车。这些都是来龙脊梯田观光的国内外游客,游客还真不少。你还真得佩服那些来自国外的游客。他们乘飞机坐轮船,漂洋过海,不远万里,为的就是一睹龙脊梯田这一绝天下的美景。足见龙脊梯田的魅力所在。 进得寨来,沿路碰到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各色人种都有。抬轿子的,背包的,当模特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们都是冲着龙脊梯田的美景来的。龙脊依然成了国际小山村。 沿着石块路拾级而上,放眼看到的便上别有洞天壮族独特的建筑——壮寨的吊脚楼。一座座吊脚楼依山而建,或一二层,或三四层。站在山脚下仰望,那楼就好象是建在离天很近的地方。寨边的小溪,响起了潺潺的流水声,一路欢歌,奔腾而去。这水好似从山中来,没有尽头。我到过龙脊梯田多次,也一直想对龙脊梯田的水来自何方,心存疑问,也想探过究竟。 龙脊梯田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梯田从山脚一直开到山上。凡是有田的地方,就会有水。从与寨老廖康英的谈话中,从实际探访中,我了解一些情况。 原来,早在五六百年前,龙脊的先民开山辟地的时候,就已经发现龙脊这片土地宜开田造地。于是,他们就在龙脊山上一夜开垦。随着人口的增长,开的田地也越来越多。规模也就越来越大。没曾想,龙脊先民赖以维持生机的开挖出来的梯田,却给后人带来了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谁也不会想到龙脊这片梯田会成为堪称天下一绝的风光。 龙脊的水源来自山上。在靠近山顶的地方,便是茂密的森林。沿着半山有一层绿化层。这绿化层位于山顶之下。正是这绿化带为龙脊蕴藏了丰富的水源。绿意葱茏的森林覆盖层,为龙脊梯田的供水蓄备了充足的水源。龙脊人爱树如同珍爱生命一样。他们自已定立了村规民约,谁也不能去山上砍树。水源林的树就是枯成了干材也没有人去弄一下。因为他们知道,山上的树没了,水就没了,龙脊也就不能住人了。这个环保意识,在龙脊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村民们要修造吊脚楼,所用的木材绝大部分是从其他村子买来的。然后又从山下花大力气往山上运。短时间里,龙脊山上树起了60多座新的吊脚楼,而山上的绿树成郁,没有砍伐的现象,这不能不是一个奇迹。 龙脊梯田规模宏大,上下数十里,方圆数百亩。要灌溉好农田,仅仅依靠山上的水源,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其他的办法。带着这样的一个疑问,我沿着溪水,寻找答案。从平安寨往东方向的山上走,不远处有一个山沟。就在群山之中,龙脊人建起了一个很大的水库。这是六十年代,龙脊人为解决用水问题建起的水库。这水库将山上的几条小沟水拦截,丰水时节蓄水,枯水时节就派上了用场。水用来灌溉农田,用来生活饮用。再者,碰上雨水季节,可以成功拦截雨水。龙脊人给水库起了个名字,叫雨拦水库。 水从龙脊天上来。这便是我探寻龙脊梯田水源的最深感触。一方面龙脊之水依靠丰富的森林覆盖,另一方面龙脊之水依靠雨水蓄水。于是,龙脊之水就使龙脊梯田的线条增添了灵气;龙脊之水使春如层层银带般的“春满龙脊”景观成为梯田文化的重要品牌。   从龙脊山上下来,已是掌灯时分。星星点点的灯光,把龙脊之夜装扮得越发美丽。白天,你看龙脊,她就是一位青春美貌的少女:夜晚,你看龙脊,她就是一位风情万种的少妇。也只有走近她,你才体会到她的美丽与妖艳。难怪有那么多人喜欢龙脊了。因为山是龙脊的魂,水是龙脊的韵。龙脊因水而增色。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