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桂林会展新闻> [走漓江特别报道]漓江边的湘桂古道

会议小助手

[走漓江特别报道]漓江边的湘桂古道

[走漓江特别报道]漓江边的湘桂古道 - 2007年7月18日 作者:记者郑斌 黄月波 文烨 郑利斌 繁华的湘桂古商道虽然已经没落,但仍能看出当初街道规模。记者  唐艳兰/摄  采访团成员在采访。记者  唐艳兰/摄 记者郑斌 黄月波  文烨 郑利斌  自宋代开始,由于灵渠损毁及水运不畅,一条起自湘南的湘江上游,穿越桂北都庞岭和海洋山,经全州、兴安、灵川连接漓江边大圩古镇的古商道,在桂北形成,至今已一千多年历史,繁盛期长达500多年,并因此造就出一度繁华的大圩、雄村、长岗岭等古村镇。 但随着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的通车,湘桂古商道也走上了衰落。 古道边的人们,开始着新的生活。  繁华的湘桂古商道 谈起湘桂古商道,灵川县原交通局老局长熊伟涛涛不绝。他出生在雄村,长大在雄村,对雄村的过去及湘桂古道的变迁了如指掌。 桂北地处岭南,古为百越之地,交通闭塞。秦始皇为统一岭南,下令“凿渠而通粮道”,始建灵渠沟通湘漓水系,形成湘桂间交通水路。 《灵渠文献粹编》记载:“自宋代以来,兴安灵渠商旅繁忙,楚米之连舶而来者,止于全州,卒不能进……向来铜船过陡河必行一月……”。 在这种水运不畅的情况下,官府一方面不断维修灵渠疏通河道,另一方面则选择构筑从湘南通往桂北漓江的陆路商道,以解决灵渠水运交通的瓶颈问题。 自宋代起,尤其是是明清两代,在水运不畅的情况下,大量的商品货物需经由陆路转运,大圩古镇码头是兴安以南除桂林码头外,湘江货运通往桂江、西江和珠江进入广西腹地、粤西和广州最好的天然码头。因而这条经桂北全州、兴安,再经灵川长岗岭、三月岭、雄村、大圩的最近陆运商道,便应运而生。 当时从湘南方向运到大圩的物资,走水路要一个月,反之也亦然,而通过马帮和人挑运输货物走这条陆路,只需三至六天。 熊伟说,随着交通的发达,古商道早已被淹没在历史的岁月中,但现在古商道上保存下来的长岗岭、雄村、大圩等古村镇,仍能让人们感受到古商道当年的繁华情景。 见证者 熊明纯,灵川大圩镇雄村人,今年已83岁了。 湘桂古商道在灵川县境内经长岗岭古村,翻越险要的隘口三月岭,经灵田,便从雄村中心穿过,直达漓江边的大圩十三码头。 熊明纯住在雄村古镇的街上。 古镇建在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包上,房屋好石板路也好,巷子多石拱寨门也多。古镇高墙大院鳞次节毗,青砖灰瓦古色古香;街道全部用石板或鹅卵石铺成,迂回曲折,从山头向山下四周辐射,两条水渠从山脚穿古镇而过。 古镇的每一个城门、每一条街、每一座古院落,虽然已显得非常残旧,但古镇高大的会馆,深深的院落,四通八达的街道,仍显示着它昔日的兴旺与繁荣。 上世纪30年代,熊明纯才13岁时,就迫于生计跟父亲一起到湘桂古商道上做了一名挑夫。 当时,古商道上南来北往来的人马络泽不绝,他每天半夜12时就要上路,摸黑翻越三月岭,走30公里山路,到海洋给老板挑货,生怕去晚了就没有货可挑了。 到了凌晨4时多,古商道上便热闹起来,一队队挑夫,一队队马帮,挑着或驮着鲜货、土特产、布匹、食盐等商品,排着长长的队伍,借着月光和星光,一步一步往40公里远的大圩货运码头赶路。 这些运输大队,少时数百人,多时达2000多人。那繁忙情景,给熊明纯的记忆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挑夫将货运到大圩码头,按不同货物,分别装上停泊在十三个码头边的木船,然后到老板那里领取报酬。他挑一趟只得2-3斤米,那些力大可挑200斤的壮汉,挑一趟可得5斤米。 刚开始,每送一趟货,他的肩膀就要脱两三层皮。后来,肩膀磨出了老茧,他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当时,雄村是古商道自北往南的最后一个中转站,过往商人及挑夫都要停留休息吃午饭。村上积累一定钱的人便开起饭店商铺和旅馆,于是,部分雄村人兴旺发达起来,不断扩建巷道、商铺和房屋,最繁荣时有十余条大街小巷,人口1000多人。 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桂黄公路、湘桂铁路和海洋到桂林的公路相继修通投入使用,汽车和火车代替了人肩扛背驮运输货物的历史,熊明纯也从此告别了当挑夫的苦日子。汽车运输专业村 熊冬富老人,今年已66岁,他在雄村的大街旁开商店已好几年。他与老伴侯干妹经营一些杂货,日子过得非常美满。 村民对他家非常羡慕,因他家既是村上的运输专业户,又开了自己的铺面。 熊冬富祖辈几代人都靠当挑夫勉强维持生活,他虽然没有当过挑夫,但他亲眼目睹过父母当挑夫的艰辛,也还依稀记得起古商道繁华的情景。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雄村,他鼓励两个儿子和3个女儿,把财路对准了运输业。 大儿子熊兴良筹集资金,买了一辆农用车搞货运,小儿子熊兴田买了一辆方拖也跑货运,大女儿熊兴初则买了柳微车,接送小朋友上学,二女儿熊兴干和三女儿熊兴秀也买了货车,专门跑货运。 一家人有的帮村民拉农副产品外销,有的帮村民运建筑材料回村修楼房,个个搞得活,人人干得起劲,现在全家人已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 熊冬富老人说,雄村人通过搞运输,目前已慢慢富起来。现在,全村有搞货运、客运的卡车、农用车、班车、拖拉机、三轮车有50多辆,有运输专业户20多户。 往日祖辈靠当挑夫的日子,现在,儿女们靠开车都成了老板,他老人家感到莫大的满足。 时代在发展,交通运输日新月异。 时下,自雄村通往大圩的古商道,已经在修建水泥公路。 桂黄公路早已成为一级公路,桂林城的环城高速路,今天已从古商道旁的大圩通过。湘桂铁路复线已在动工,兴安至桂林的高速公路也在修建当中。 快速发展的桂北交通业,已给大桂林注入强劲的动力,促使桂林经济的腾飞。 我们追寻湘桂古商道的变迁历史,也是为了更加珍惜桂林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倔起机遇!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