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桂林会展新闻> 临桂县宛田瑶族乡惊现近八斤重野生“娃娃鱼”

会议小助手

临桂县宛田瑶族乡惊现近八斤重野生“娃娃鱼”

临桂县宛田瑶族乡惊现近八斤重野生“娃娃鱼” - 2007年8月14日 本报讯(记者 徐超)近日,临桂县宛田瑶族乡平水村的一名少年在河边捉鱼时,突然看见水中有一只长着四只脚,头部像蛇的“怪物”,吓得掉头就跑。随后一些村民闻讯赶来,将这只重达8斤的“怪物”捉上岸带回了村子。日前,临桂县畜牧水产局有关专家说,这只所谓的“怪物”其实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别名也叫娃娃鱼。 8月10日下午6时许,记者随同临桂县畜牧水产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平水村。在村支书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民黄流高家中。只见这只“怪物”正趴在大脸盆里休息。其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头部扁平钝圆,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稍有蹼。尾呈圆形,尾上下还有鳍状物。 “这个东西我从来没见过,样子太可怕了。当时我看到后就转身猛跑,不敢回头。”村子里最先发现“怪物”的少年黄方政心有余悸的说,那天下午3点多,他在村子附近的平水河里潜水捉鱼,突然看到了水里有个浑身黑乎乎像鱼一样的东西,起初他以为是蛇,但仔细一看这东西还长着4只脚,由于当时只身一人,他心里十分害怕,赶紧跑上岸告诉村里的大人们河里有“怪物”。一位村民黄流高闻讯来到河边,壮着胆子下到河里将这只“怪物”捉上了岸。回到村子,大伙纷纷前来围观凑热闹,看过的人无不啧啧称奇,但都表示不认识这是什么生物。后来还是村支书想到以前曾在网上和书上看过类似的生物,他猜测可能是只“娃娃鱼”,但也无法完全肯定,只好叫黄流高先拿回家养着,随后再通知有关部门来看看。 村民黄流高告诉记者,这“怪物”养了4天,也没怎么吃东西,白天老是趴在那一动不动。到了晚上可就不得了,很活跃,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常常发出好似婴儿的啼哭声。临桂县畜牧水产局水产渔政股的一位陈股长介绍说,这只所谓的“怪物”其实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别名也叫娃娃鱼、啼鱼或狗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分布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常生活在深山密林的溪流之中,喜在水域的中下层活动。白天隐居在洞穴之内,夜间爬出洞穴四处觅食,喜食鱼、蟹、虾、蛙和昆虫等水生动物。 经初步检查,这条“娃娃鱼”尾部受了伤,但不是人为造成的,可能是被石头之类的硬物刮伤的,至于它有没有内伤还要带回去仔细检查。这条“娃娃鱼”体长约80厘米,近8斤重。“像这么大的野生“娃娃鱼”在临桂县范围内还是第一次见到。”陈股长说,他们会先将“娃娃鱼”带回去救治,待到“娃娃鱼”伤势痊愈后,再拿去放生。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作者:记者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