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桂林会展新闻> 旅游意外险对游客的重大意义

会议小助手

旅游意外险对游客的重大意义

旅游意外险对游客的重大意义 印度洋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灾难再次以血的教训来提醒人们,要对自身的保险状况给予密切的关注。对于那些原本享受悠长假期的人们来说,遭此天灾已是飞来横祸,而如果由于自身的种种因素忽略了投保,令家人无法得到经济上的补偿,更是雪上加霜。 此次印度洋海啸的保赔理赔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震加海啸灾害保险金额的确定工作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尽管这场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但各国的保险公司并不需要为此支付太多的赔偿金额。这次灾难发生地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和劳动力价格偏低,购买保险的金额比较低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主要的却是由于保险意识的薄弱,当地只有少数居民为自己购买了生命保险。 投保率一直偏低 对中国旅游者来说,投保情况也不容乐观。旅行社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国出境游客的意外险投保率达到20%,虽然远高于境内游5%的投保率,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在广州,尽管旅游市场十分火爆、保险业相对发达,但境内旅游意外的投保率也不足5%,在100个要旅游的人一般只有三、四个人购买了旅游意外险。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在印度洋地震海啸中仅投保了“旅行社责任险”又不幸遇难的游客,将得不到旅行社的赔偿,因为地震海啸引发的灾难在旅行社投保的“旅行社责任险”中属于免责条款,并不承保范围之列。 旅行责任险实质上是旅行社为自己投保,以此来转嫁赔偿风险,其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都是旅行社。游客一旦因为旅行社的责任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将由保险公司代表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对游客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或损失进行赔偿。但是像地震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不属于“旅行社责任险”的承保范围。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早在2001年9月1日就正式推行。照此规定,旅行社责任险成为一个强制性险种,同时旅行社不再为游客代买旅游意外险。这样,买不买旅游意外险就完全由游客自己决定,具体的保额和天数也由游客说了算。 旅游险分为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两种。在旅行社的报价单上,旅行社责任险是明确在列的。这就使不少对保险不甚了解的游客误以为旅行社责任险已经附带了游客发生意外的保险责任。 在旅行社的旅游责任险实行之前,游客都是通过旅行社团体购买保险,现如今由于竞争的压力,为了压低价格,旅行社一般不会主动要求游客另外购买旅游意外险,最多知识“建议”,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游客也会予以拒绝。 虽然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旅游意外险价格相当便宜,但愿意出钱购买的人却是寥寥无几。旅游意外险在保险公司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少,甚至有公司感到赚不赚钱都无所谓,干脆停止销售这一险种。 自2004年以来,保险公司特别是一些外资保险公司都悄悄将注意力从境内游转移到事故发生概率比较低的境外市场上。在去年十一黄金周前夕,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就联手德国慕尼黑再保险集团所控股的EUROALARM和EUROCENTER 推出了“平安境外旅行紧急救援医疗保险”。 中国平安全球危难救援特约机构设在新加坡、曼谷雅加达、新德里的四个全球救援中心,就增派受理人员24小时接受客户报案,并准备就近派出医疗救援小组、救援专机为受伤人员提供紧急救援和医疗转送回国服务。 平安境外旅行紧急救援医疗保险突破了普通保险产品“先自付、后理赔”的传统操作模式,当客户在境外遇到意外事故或突发急性病时,可直接联系EUROALARM,相关的费用则有平安通过EUROALARM来支付,以确保客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援和治疗。 目前,中国平安全球急难援助机构还向泰国普吉岛、马尔代夫等中国游客集中的地区派出了医疗专家小组,主动联系当地医院和使馆,搜寻可能出险的平安客户。此外,为解决海外急难援助的语言障碍问题,中国平安还为在当地语言不通的中国人提供了便捷的华语服务。 除了平安人寿、美亚保险、太平洋保险,许多保险公司也都在2004年积极开掘新型境外游产品,如境外自助游、自驾游产品以及增加海外24小时医疗救援等增值服务。美亚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2004年9月份推出的“伴你遨游”系列境外游保险,可由个人投保,除通常的保障人身意外、医疗、个人财产和个人责任之外,还包括了航班延误的相关保障。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境外旅行投保人身意外险时,要注意投保具有全球紧急救援服务的险种,这样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投保人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紧急救援系统展开“自救”, 开拓旅游意外险 据各保险公司反映,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以前鲜有人问津的旅游意外险在新年伊始终于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前来咨询旅游意外险的客户明显增多了。很多游客取消了去沿海旅游的计划,与此同时,旅游意外险也开始热销。一些地区达到九成之多,而前往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游客的投保率几乎达到了100%。 太平洋产险杭州分公司的有关人士透露,仅2004年12月29日,公司就接到了来自杭州某旅行社5个泰国团的100多张保单。这相当于平时的百倍以上。在广州、沈阳等地,意外险产品也都出现了热销。 但在北京地区,情况却又有所不同,意外险的销售似乎并未因为海啸而出现明显增长。保险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北京人投保意识的提高不无关系。今年来北京发生了几起意外事故,促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投保意外险的重要性。因此,不少客户在购买保险时会首先选择意外险,使其销售一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从而不会由于某些突发事件发生明显的波动。 针对市民集中在节日期间出游,尤其是出境游的情况,保险公司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一市场,近日纷纷开拓新的意外险种。太平推出了“境外无忧”,保险期限从最长1年到最短7天;人保推出的“自游自在”险种,保障期限为7天,客户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任意选择保障时期;新华人寿推出“你出行,我保险”的新年吉祥卡,为新年出行的人准备了一份保额为1万元的以外保障,包括意外身故、致残以及意外医疗责任等,但保险期限仅为7天。 类似的短期保险产品虽有应景之嫌,但倒也弥补了当前国内意外险市场险种单一的缺陷,存在着很大的市场潜力。短期意外险通常属于小额保险,花上几十元就可以给自己的出行、出差、旅游等活动寻求保障。 各个保险公司为争夺意外险市场使出浑身解数,但一些市民在选择购买是感到无所适从。虽然探险游正成为国内旅游者投保的热点,但各家保险公司销售的旅游意外险几乎都将潜水、跳伞等高风险运动拒之门外。保险产品的分类不细,给意外险造成了不少缺口,也使市民无法购买到自己诚心的险种。 尽管目前具体投保的上涨情况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保险公司预测元旦、春节期间外出的游客投保率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然而这恰恰反映了大众的保险意识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应急反应状态,大灾过后,相应险种的投保率会有明显的提升,这似乎早已成为一个铁律。包头空难发生后,航意险的投保率有了大幅的攀升。此次的海啸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但在相对成熟的保险市场,由于公众具有较强的保险观念,拥有较高的投保率,所以不会因为灾难的发生而引发投保率的波动。 自海啸灾难发生以来,美国运通的“全球保障”服务中心已经陆续接到了处于灾难现场的运通卡持卡人的求助电话。 一名黑金卡会员出资10万美元包机,试图接载20名同行人士返回香港,美国运通即日为其安排好飞机和行程。同时,在灾区之外的持卡人椅通过美国运通为处在危难之中的亲人及朋友送去财物。另一名会员委托美国运通协助寻找4名失踪亲人,亦在竭力搜寻之中。 持卡人还可拨打紧急电话号码获取援助,通过国际卡组织联络远在本国的发卡银行。 像万事达、VISA和美国运通等国际信用卡组织都有免费的24小时紧急救助电话,可以全天候地在第一时间内对碰到困难的持卡人提供各种语言咨询和帮助。 去年6月,一位游客参加了广东某旅行社组织的去延安一带旅游,在参观黄河壶口瀑布时,该游客被突然暴涨的黄河水卷走。事发后,遇难游客的父母认为,组团和地接旅行社没有充分向游客说明景区的危险性,壶口景区没有在黄河涨水前及时向游客发出预警信号,遂一纸诉状把两家旅行社和黄河壶口风景区管理局告上越秀区法院,索赔各项损失81万多元。今年1月17日,越秀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由于双方争议很大,法庭没有当庭宣判。 如果法院最终作出不利于旅行社的判决,其直接和间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且不说可能被判定的高额赔偿费,这样的事件经过媒体的报道,势必对旅行社的信誉产生不可弥补的负面影响。教训是惨痛的,类似的悲剧已不止一次发生。为了今后尽量杜绝类似悲剧的发生,或者即使再发生,旅行社也能避免意外事故赔偿,旅行社都应当吸取该案例的教训,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充分尽到安全提示义务,一是做好旅游意外险的推荐工作。 安全提示是必尽义务 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旅行社如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没有向客人作充分说明、提醒、劝诫、警告或事先说明,或未采取预防性措施,造成客人人身安全伤害的,客人可向旅行社祝酒事故责任,要求相应的赔偿。 而记者了解到,不少旅行社并没有尽到充分的安全提示义务。许多旅行社的导游每到一个景点,仅仅是例行公事地说一句“注意安全”,便再无下文。记者从一些经常参团旅游的朋友处得知,甚至有不少旅行社从签合同到游程结束,对于安全问题始终只字未提。绝大多数旅行社人停留在口头的安全提示上,而且由于从业人员素质的差别,效果相差较大。口头提示虽然执行起来方便易行,但是,其缺陷也十分突出,即证据保留困难,一旦因发生意外事故而被诉诸法庭,如果得不到证人的有力支持,旅行社很难证明其已尽到了充分的安全提示义务。因此,有业内认识提示,旅行社应将安全提示的内容写入合同和出团通知中,并获得游客的签字,在旅行途中导游要将每个注意安全的细节都充分地告知游客,这样,旅行社才算是尽到了安全提示义务。 旅游意外险推广不力 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是两个不同的险种,无法相互替代。旅行社责任险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游客一旦由于旅行社的责任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代表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对游客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进行赔偿。但是在诸如蹦极、潜水、攀岩等危险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中,或是游客在旅行中发生病痛,看门诊、住院的费用,不给予保障。此外,一些贵重物品及现金损坏或丢失,也不在保障范围之列。旅游意外保险的赔偿范围包括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意外事故而引起的赔偿,如人身伤亡、急性病死亡,受伤和急性治疗住处的医疗费等。旅游意外险可根据旅游行程选择,短期险种价格便宜,一般一日游保费1天只需1元,2至3天为3元,非短途旅游所有保费金额在20元左右,国内游最高赔付金额为10万至30万元。境外游为30万至50万元。游客购买旅游意外险,结合旅行社责任险,可以将旅游过程中的风险度降到最低限度。 2001年9月1日出台的《旅行社投保旅行责任险规定》,规定旅行社必须为每位游客购买旅行社责任险,而旅游意外险由游客按自己需要自愿购买。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旅游意外险一直难以推行,销售状况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游客对旅游意外险缺乏科学认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旅行社向游客推介旅游意外险的工作不力。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游客将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混为一谈,认为旅行社已经买了责任险,自己不必“破费”再买旅游意外险;还有一些游客缺乏对旅游风险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根本不愿意购买旅游意外险。 不少旅行社对旅游意外险推介工作不是很积极。记者随机采访了10家京城的旅行社,只有3家做到耐心向每位游客详细介绍旅游意外险,并建议他们购买。有4家只是建议游客购买意外险,如果游客反应不积极,便不再主动介绍。还有3家甚至压根不跟游客提旅游意外险。他们的理由是:“我们的出发点是为游客好,但游客往往以为我们从中赚了多少钱,反应冷淡,所以,我们现在也懒得提了!” 规避风险多方获益 旅行社不同的态度,导致游客购买旅游意外险的情况大相径庭,客观上,旅行社承担的经济风险也就不一样。 有业内专家指出,如果旅行社都能够做到耐心向游客推介,那么,旅游意外险的销售状况一定会大为改观。一旦在旅行途中发生意外,即使旅行社有过错,购买了旅游意外险的游客,在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后,基于诉讼成本的考虑,往往不再追究旅行社的责任。相反,如果游客没有购买旅游意外险,在旅游途中发生意外,一旦旅行社有过错,游客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追究旅行社的责任。 可喜的是,一些旅行社已经认识到游客投保旅游意外险的重要性。记者从上航假期旅行社了解到,从2月15日起,凡购买该旅行社组织的所有类型旅游产品,每位游客都可以获赠太平洋人寿价值10万元的旅游意外险和5000元的旅游医疗险;乘飞机的游客,除了享受以上两种保险外,还可获赠价值30万元的航空意外险。 上航假期旅行社为游客旅游意外险“买单”,受到游客的欢迎和业界的好评。从长远来看,好的口碑为其带来客源的增加,赢得的利润必将远大于为旅游意外险“买单”支出的成本。由此看来,上航假期旅行社此举是明智的,既有利可图,又降低了经营风险。当然,期望全国所有的旅行社都主动替游客购买旅游意外险,是不现实的,旅行社也没有这个义务,但是,旅行社哪怕是仅仅出于减低自己的经营风险的考虑,高度重视并充分做好向游客 案例:时下是最适合亲水游的季节。王小姐是个旅游爱好者,她担心外出旅游会面临很多意外情况,不可预知的风险大大增加。特别是出境游,境外医疗费用通常会高于每日万元,过高的医疗费用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她想买份旅游险转移风险。 想问问“旅行社责任险”是不是旅游意外险? 泰康人寿北京分公司团险部李辉清 王小姐的保险意识非常好,如果能有效地转移风险,除了让自己心里更踏实外,更能在万一出现意外情况时从容应对.所以,旅行前给自己买一份保险十分必要.很多国家,如欧洲大部分地区,在入境前都要求有3万欧元的医疗保险,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可以提供境外保险。 不少人认为旅行社已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因此。自己不必再投保旅游以外险。对此,专家指出,游客往往以为只要旅行社投保了旅行社责任险,不管什么问题都能找保险公司索赔,其实不是这样,在旅行途中遇到以外情况时,旅行社只负部分责任。由于消费者对两种保险分辨不清,也发生了不少纠纷。 现在很多旅行社所说的保险其实都是指“旅行社责任险”,受益人是旅行社,保的是由于旅行社的原因导致的旅游风险,并非专门为旅游者投保。一旦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受到人身或财产的损害,如果损害结果是由于旅行社的过错造成的,那么旅游者可以得到赔偿,但是,如果旅游者的损害结果不是由于旅行社的过错,比如在自由活动中受到的损害,或者由于不可抗力受到的损害,那么,旅游者是没有赔偿可言的,因为,游客的损害结果并非是由旅行社的过错造成的。 而旅游意外险是旅行社向旅游者推荐购买,旅行社只能向游客介绍旅游意外而不能强制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险”的投保人和受益人均是游客,旅行社知识代游客办理投保手续。一旦发生意外,游客的权益会受到保障。“旅行社责任险” 和“旅游意外险”有几个地方极易混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以为旅行社送的旅游保险就包括了意外险,“旅意险”是人身保险,应是自愿的,投保与否及投保多少,应由游客自定,而旅行社所买的是国家强制的旅行社责任险。 以为一般人身意外险包括了所有的意外事故。其实一般人身意外险不包括高危险活动。如果要从事蹦极、攀岩、登山、滑雪等高危险活动,那么很有可能发生意外后得不到赔偿。 以为买了普通车辆险就不用另外买其他保险。一般汽车所上的保险是第三者责任险与车辆损失险,而车上人员的安全这类保险就无法保障,因此,出游前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事故,根据需要上一些如投保车上人员险等。 以为保险的标的和承保的公司相同。“旅意险”按《保险法》应属于人身保险,由人寿保险公司承保,对财产责任是不承保的。但“责任险”规定既包括人身赔偿,又包括对行李物品的损失和第三者的责任等财产的赔偿。 相关内容: 一个汉堡包,保旅游平安 购买旅游险的七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