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桂林会展新闻> 外国友人在桂林过中国年 感受“中国味”

会议小助手

外国友人在桂林过中国年 感受“中国味”

   春节,一批老外特地留在桂林,融入到了桂林百姓的家庭、大街小巷和乡村,感受中国的“年味”……
中国的春节,春节的中国元素,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越来越让世界着迷、让外国人关注。2010年的虎年春节,一批老外特地留在了桂林,体验中国的春节,感受中国的文化。

    中国年,在这些老外的眼中,有浓浓的“中国味”。
中国年,很温暖
    除夕夜,瑞典姑娘Sarah和她的伙伴们,在阳朔乐得法式西餐厅,参加了一场热闹的除夕Party(聚会)。这场由阳朔县旅游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筹办的“乐在西街过大年”团圆饭,已是阳朔近年来除夕夜的保留“节目”。他们特地摆了几桌年夜饭,宴请在西街过年的外国朋友。
  “除夕团圆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顿饭。很多远游他乡的游子在这一天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阳朔西街作为‘地球村’,每年春节都有很多老外慕名而来,今年在阳朔过年的外国人比往年更多。我们希望以这个活动,让更多的老外感受到中国年的魅力……”阳朔县旅游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当天晚上,阳朔的民族舞蹈、中国原汁原味的二胡古筝弹奏、老外的吉他弹唱等轮番上演,气氛热烈,其乐融融。竹筒肉、欢喜、扣肉等阳朔风味的年夜菜一道道端上来,老外就打起了“筷子战”,然后将“战利品”乐滋滋地放进嘴里品尝。看得出来,他们似乎对中国的饺子情有独钟,一碟水饺刚上桌没多久,几乎每桌都只看到了空盘子。Sarah对这餐团圆饭上的菜肴赞不绝口:“很丰盛!太好吃了!”她说,她很喜欢中国菜,一看到好吃的就猛吃,以至于吃了之后要经常运动。而在两个星期之前,Sarah等人还不会用筷子。她说,她来中国,是想找一份外教的工作,“我很喜欢当老师,很喜欢中国”。与Sarah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她好几个朋友。他们来到中国,从学用筷子开始,通过中国菜、中国的春节、中国的虎年等,多方位地了解中国,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深深感动。Sarah在晚会上抽奖抽中了一个吉祥虎,她开心极了,捧着“小老虎”拍了好多张照片,她对记者说:“中国春节太有意思了。你们的年用动物来表示,很有趣!我们只有月份用鱼、狮子之类的表示。你们的新年有点像我们的圣诞节,但感觉又是不一样的。大家聚集在一起,很温暖,烟花鞭炮,还有红包,感觉到处都是红色,很有特点……”
“土”色乡村感受“土”味年
    在国际志愿者组织GREENWAY的基地———恭城凤岩村,村民们过年的方式更让外国朋友们感觉到了“年味”的乡土气息。村里的小孩都穿上了红衣服,家家贴起了对联,挂起了灯笼,一堆堆的人围坐在火炉边烤火、聊天……
    大年初三那天,凤岩村还在村里的篮球场举办了新春篮球赛,并邀请了舞狮队来表演。锣鼓敲起来,狮子舞起来,村民们围在四周,浓厚的乡村春节的喜庆气氛立时渲染开来。老外拿着相机不停地“咔嚓”,不时被舞狮中的精彩动作引得哈哈大笑。
    WILL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学生,他自学汉语才四个月已能标准地说出不少中国话。“我喜欢中国。中国很好!”他这次来到中国感受春节,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感兴趣。
    干净的乡间小道、简朴的青砖土墙,挂满了灯笼、堆满了柴火的农家小院,都让WILL感觉“Verynice(很好)”。在村民的家里,老外还学着打起了正宗的恭城油茶。对于这个加入了姜、蒜、油,还要放入米花等配料的“茶”,很多国人都不一定喝得惯,但老外似乎还挺受用,一些老外喝了一碗又一碗。WILL也喜欢油茶,加了好几次茶,他还亲自上阵擂了几番。感受了南方的春节,秦老师一家还在家包起了饺子,让这些外国朋友“南北通吃”。WILL对包饺子也很感兴趣,虽说是个大男孩,但学起这厨艺,丝毫不逊色,一学就会。他和伙伴们很有兴趣地学着饺子的几种不同包法,还时不时被自己的“杰作”逗得大笑。
    秦老师说,老外对中国春节的印象最深的还是“美食”。不过中国的食品太丰富了,让她在翻译时经常犯难,比如春节吃的年糕、粑粑等,只能说是“用米做的糕”。
    老外在这个春节,也特地学了几句春节的吉利话:“新年豪(好)!”“共(恭)喜发财!”
    中国的春节,已经融入了世界的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