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工增雨旱情缓解 仍不能掉以轻心
来源网站:桂林生活网 发布日期:2010-03-25
(记者梁亮
通讯员张雅昕)23日到24日,全市各县均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借助人工增雨措施,两天内桂林中北部普降中到大雨,上述地区的干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抗旱仍不能掉以轻心,各地需加强水资源管理。
全市7个站点出现大雨,最大降雨量达37.9毫米
记者从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简称市人影办)了解到,全市140多个乡镇自动气象站中,观测到大雨(24小时降雨量25至49.9毫米)的站点有7个,24小时降雨量10至24.9毫米的站点有30个站,其余站都下了小雨。其中,最大降水出现在全州的文桥,降雨量达到37.9毫米。受天气条件制约,桂林南部各县降水不大,当地的旱情还未得到明显缓解。
从目前掌握的气象资料分析,从24日晚上开始,桂林各地逐步由小雨转为多云。虽然还有1到2级的北风,但各地的气温会缓慢回升。市区今天的最高气温有可能达到15℃左右。28日前后,又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届时桂林有可能再迎来降雨。
各级人影办已进入2级抗旱待命状态
市人影办负责人介绍,从3月中旬开始,只要有降水天气过程,市人影办就会立即组织相关县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0次,发射火箭弹80枚,基本上每个县都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
目前,全市各县人影办已经进入2级抗旱待命状态。相关人员24小时待命,按相关要求做好准备工作并领取了足够的作业火箭弹。今后,只要有合适的天气条件,市人影办就会利用桂林天气雷达的加密监测,立即组织人工增雨作业。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地加强水资源管理
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由于今年1月我市降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多,而且由于温度较低,土壤含水相对丰富,因此,尽管2月以来降雨量比历史同期严重偏少,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桂林除局部地区作物轻微受旱外,各县作物生长正常。除局部山区有轻微缺水情况外,我市尚未发生大范围的人畜饮水困难。
目前桂林境内各江河水位普遍偏低,水库蓄水不足,我市即将全面展开的春耕生产存在季节性缺水的可能。为了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地树立“抗大旱、长期抗旱”的思想准备,修订并完善抗旱预案,加快水库除险加固进度,确保水库尽快下闸蓄水。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为春灌用水做好充分准备。一旦旱情发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抗旱技术指导,积极引导群众广泛寻找水源,并综合利用抗旱机具,帮助旱情较严重的村屯进行抽水抗旱。
上一篇:广西桂林因漓江缺水旅游业大幅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