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读桂林“两江四湖”
来源网站:2 发布日期:2007-03-26
详读桂林“两江四湖”
桂林“两江四湖”,即指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其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水面面积38.59万平方米。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湖塘已经填没。
为了再现当年桂林“水城”的繁荣景象,并恢复桂林宋代水上游的城市游览模式,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构想,最早是桂林市政府于1998年9月18日提出来的。经过建设者们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桂林“两江四湖”于2002年6月2日上午实现了通航。南宋著名 诗词家刘克庄咏叹桂林“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梦想,从此成为现实。
“两江四湖”工程建设的环城水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与漓江相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二是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构通而构成的二环水系;三是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訾洲河而构成的三环水系。
现在一环水系工程已经竣工,此水系由南至北分为三个景区:(一)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城市的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二)以山水自然风貌为特色的桂湖景区;(三)以木龙古渡、古城墙为主景,宝积山、叠彩山等为背景的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木龙湖景区。
除了把“两江四湖”贯通,让游船进入市区水域,形成独特的市区水上游乐外,还要在沿江、沿湖建富有特色的桥梁,形成新的景观。对三个景区进行园林绿化,并配以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建成名树、名花、名草、名亭、名人雕塑博览园和桂林山水诗廊,提高“两江四湖”的旅游品位。
游客可以从象鼻山乘船逆漓江而上,至叠彩山的木龙古渡处,船只经升船机而进入木龙湖,继而西行进入桂湖,从桂湖南折,进入榕湖、杉湖。船只经春天湖船闸进入桃花江,顺流而下回到象鼻山起点。船行路线也可逆行。
一、榕 杉 湖 景 区
榕湖、杉湖是宋代桂林城南的由人工开掘的护城河,明洪武八年(1375年)桂林城向南扩展,渐为内湖。榕湖、杉湖位于市中心阳桥两侧,东面,因湖畔植杉树,叫杉湖;西面,因湖畔有古榕,叫榕湖。两湖面积共13.91万平方米 。
高山流水
杉湖边的“高山流水伴知音”一景,是园林艺术理水的巧妙之作。湖水从巨大的石刻琵琶下穿过,站在巨石叠成的高山流水边的雕塑像,是宋朝的诗人王正功。他面对着漓江的绮丽风光,挥动着手中的大笔。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王正功刻于独秀峰读书岩口的《鹿鸣宴劝驾诗》中,该诗第一次写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传诵的诗句。
曲水流觞
离“高山流水”不远处,有宋代文人宴饮游戏的“曲水流觞”石刻,这是1999年11月考古人员在正阳路步行街改造工地发现的。觞(Shang ,音商),古代盛酒器,即酒杯,通常为木制或陶制。木制的底部有托,可以浮于水中。而陶制的两侧有耳,也称“羽觞”,较木杯重些,需放在荷叶上,才可浮水流动。古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在环曲的水渠旁宴集,在水上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或打转,谁就要取饮杯中酒,并当场赋诗,彼此相与为乐。
九天银河
地处中心广场东南角,东接正阳街的“漓江大瀑布饭店”,其“九天银河”工程主体景观由瀑布流水,各式喷泉,灯光效果及背景音乐组成。在12层高的楼顶上设36个喷头,抽地下水循环使用,可形成一扇高45米,上宽72米,下宽75米,与地面成83度夹角的巨大弧形瀑布,系统总流量为每小时2560立方米。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瀑布,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的确认。
日月双塔
位于杉湖的“日月双塔”屹立杉湖岛上,升腾湖中,双塔通过18米长的水下水族馆相互连通。月塔是七层、高35米的琉璃塔,每层门窗均有寓意深远、形象生动的装饰画。日塔是九层、高41米的铜塔,由铜材350吨铸锻而成。它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中国最高的铜塔、中国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中国最高的水中塔。
榕湖玻璃桥
位于榕湖东端、阳桥西面。此桥构思奇特,晶莹剔透,小巧精致,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材料构架的观光桥梁。为五跨贴水拱桥,只可观赏不可通行,以保安全。桥长22.4米,桥宽2.64米。
阳桥
位于繁华的中山中路上。作为榕、杉两湖(元代称鉴湖,明代称阳塘或阳桥塘,俗称环湖塘)分界的阳桥,始建于宋代,原为木结构桥,其名“青带桥”、“通济桥”。元代毁于大火,明洪武年间改建为石桥,更名“阳桥”。新阳桥外观设计采用意大利罗马城西北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台伯河(Tiber)上的“维多利奥·埃马努尔二世桥”(Ponte Vittorio EmanueleⅡ)造型,该桥(简称“埃马努尔二世桥”)以意大利开国国王的名字来命名。新阳桥为三跨变截连续梁桥,主体均为钢筋混凝土,外铺花岗岩和大理石,双向六车道。桥拱顶为古“顺庆门”城楼及周围景物浮雕,过道北侧的花岗岩石柱间,有11幅与阳桥有关的历史人物浮雕图。桥长34米,桥宽50米。
七星北斗桥
位于古南门南侧。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七星分布,桥上有七根汉白玉灯柱,象征天上的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北斗桥”。桥面栏杆全部用汉白玉打制,雕刻有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桥全长126.25米。
古南门
位于榕湖北岸。相传为唐代名将李靖修建,南宋时称“威德门” ,元代修缮时,又改称为“小南门” 。据记载,旧时在此修了座谯门(古时在城门上用以瞭望的楼)。城楼上植古榕一株,年久根跨门外,盘错至地,往来行人车马,穿树根而过,故又称“榕树门” ,门上的谯楼则叫“榕树楼”。据说,桂林别称“榕城” ,亦来源于此。这是桂林市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代城门。1963年3月,郭沫若先生来桂林,曾两次登城观览并赋诗,还题“古南门”三个大字,现刻石嵌于城门上。
古榕树
从前湖畔古南门前,有老榕树两株,其中一株因遭雷击枯死,现只剩下古南门前这株古榕树。它属于小叶榕,高19米,胸径1.62米,树冠幅直径32米,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榕城古荫”为桂林新八景之一。
黄庭坚系舟处
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fu,音扶)翁。为当朝权贵蔡京等所排斥,被贬宜州(今广西宜山)。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路经桂林,曾在榕溪(今榕湖)北岸的榕树下系缆停舟歇息。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静江知府张栻因此建“榕溪阁” 来纪念他。“榕溪阁”早已湮没,在其遗址处建“榕荫亭”并立有“黄庭坚系舟处”石碑。现湖上有一石船。
古榕双桥
采用北京圆明园天宝坞“玉带桥”桥型。桥长30米,单桥桥宽4米,为人行并列双行桥。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桥体装饰材料选自四川宝山的汉白玉石材,洁白晶莹,具有天然纹路。桥栏杆有52块汉白玉组成,每块都是上部镂空,镂空处的花篮图案与栏杆连为整体。顶部的56根云柱,祥云缭绕,生动传神。桥头8块石鼓和两块石碑,刻有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分别为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花卉下面是碧波荡漾的图案。
芙蓉廊
位于榕湖南岸西段。此处原是清代桂林著名画家罗辰的故居,是一处私家园林,因园内的湖面种满了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故名“芙蓉池馆”。解放后,曾在遗址上建有“芙蓉亭”,现改建为“芙蓉廊”。
唐景崧雕塑
在“古榕双桥”附近。这是曾任台湾巡抚的桂林名士唐景崧的铜像。唐景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 —— 桂剧的奠基人。他曾在榕湖边建有“五美堂”别墅。
邀月台
在榕湖南岸东段。这是清人王鹏运的铜像。他所站的石台,叫“邀月台”,建于王鹏运祖居“西园” 遗址上。王鹏运,桂林朝阳乡半塘尾人,号半塘老人,人称“王半塘” 。王鹏运与况周颐、朱祖谋、郑文焯同列“晚清四大词人”。
榕溪桥
位于榕湖饭店东面,紧邻国民党将领白崇禧故居。桥型仿建于隋朝开皇后期至大业初年(600—605年)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古称赵州,由名匠李春监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石拱桥。这种“敞肩拱”造型能减轻桥重,节省石料,便于泄洪水,增加桥的稳定性,桥身显得玲珑美观。榕溪桥长26米,宽8米,跨径21.9米。呈单孔弧型,拱上有拱,桥栏有龙头、云纹等精美的雕刻,桥身洁白,展现了中华传统桥梁的古典美。
迎宾桥
是一座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概念的新型桥梁,设计上明显受到匈牙利“布达佩斯索桥”(Chain Bridge in Budapest)的影响。也有人说,桥面上高高耸立的装饰性建筑物,设计灵感来自法国巴黎的“凯旋门”(法文 Arc de Triomphe),桥梁两侧则采用了我国古代城门的吊桥形式。该桥作为国宾馆——榕湖饭店供国宾车出入的专用桥,“凯旋门”和“吊桥”两个元素的引用恰当地突出了“迎宾”的含义。整座桥显得典雅美观,高大肃穆。桥长35.5米,桥宽6.5米。
信义桥
位于信义路的中部。游客游览四湖之后,游船通过此桥,经春天湖船闸进入桃花江。该桥为混凝土拱拉索桥,桥身呈优美曲线,桥拱顶部绘有极富童趣的大型壁画。桥长57米,桥宽26米,跨径28米。
二、桂 湖 景 区
位于翊武路两侧,老人山、骝马山东麓的桂湖(旧称西壕塘),由西清湖、宝贤湖、丽泽湖组成,因其三段水面临近古代的西清、宝贤、丽泽三个城门而得名。湖面呈南北向纵形分布,旧志记载为宋代“朝宗渠”入西湖的故道,今日的湖形就是宋代静江府西护城河的遗址。朝宗渠为北宋桂州知州王祖道所修,从城北虞山脚下,把城东漓江的水引入位于今天西山、隐山一带的西湖,经过桂湖、榕湖,然后与城西的 桃花江(旧名阳江)相沟通。桂湖水面面积11.49万平方米。
榕杉湖景区具有“皇家园林”气派的景致,而从榕湖开始,由南往北,由西向东,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园区,一处处精雕细凿的造景,让精灵秀气的桂湖附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了更多创新的元素,包含了更多的世界精华。
桂湖景区位于城市景观与山林自然景观的过渡地段。景区以体现开阔舒展的自然风景为主,通过植物造景突出“春、夏、秋、冬”四季主题。常绿树与落叶树适当搭配,树冠的起伏层叠,使园林空间更富于自然趣味。
桂湖景区以水杉、垂柳为基调树种,按春、夏、秋、冬四季配植富于色彩变化的树种。春天景区,枝叶翠绿,点缀着桃花、杜鹃、月季、迎春、樱花等;夏天景区种植有棕榈、水杉、紫薇、蒲葵、配以海桐、含笑、美人蕉等灌木;秋天景区有枫香、乌桕树、银杏;冬天景区种植雪松、腊梅等。
桂湖景区有五个植物园、四个友谊园和一个游泳区,以及四座桥梁。
棕榈园 位于内榕湖东畔,迎宾桥与丽泽桥之间。各式棕榈科的植物倚湖而生,“泰国亭”等东南亚建筑风格的小品点缀其中,这里是一片旖旎的亚热带风光。
木兰园 又为美国友谊园(美国的奥兰多市是桂林的友好城市),位于丽泽桥东北侧。圆形穹窿顶的美式小亭、叠水盘,配上代表性的木兰科植物,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等,造出了开放的美式风情。
榕树园 位于乐群路与翊武路交界处附近,观漪桥到宝贤桥之间,面积6000平方米。栽种了从各地引进的50多株大榕树,有石山榕、高山榕、小叶榕、垂叶榕、黄葛榕、金钱榕、斜叶榕、人参榕等,榕树家族中多达10个树种“入选”了该园。最大的围径达6.3米,最高的有14米,其中9株为百年以上的古榕。有一株古榕从地面分出8支树干,形成了“独木成林”的景观。最奇特的莫过于一株斜叶榕与小叶榕合生的“鸳鸯树”,两树相依而生、缠绕而长。
银杏园 位于榕树园北侧。数十株娟秀的银杏树俏立湖畔,秋风起时,满树金黄,落叶缤纷。与对面的水杉林隔岸相望,宛如一幅色彩艳丽的水彩画。一些带有桂北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小品,如油茶坊、斗笠亭、木廊架等,也参与进银杏园。银杏俗称“白果树”,同“水杉”一样,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银杏树生长缓慢,需20年才能结果,有“公植树而孙得食”之说,故又叫“公孙树”。
雪松园 位于师大附中后门附近。以雪松为园区主体植物,将银杏园的秋色承接到了“冬景”。一组仿城墙式的雕塑,一盘“围棋残局”的地面造型,一个全部以石头打造以显古意的亭子,无处不体现着一种与宋城墙相呼应的古文化意境。
新西兰友谊园 位于桂湖西畔,老人山脚底 ,西清桥西北侧。一条瀑布从老人山泻落 ,一栋富有新西兰特色的庭院建筑,桂林市与新西兰(黑斯廷斯市是桂林的友好城市)的友谊深情在这里延伸。
韩国友谊园 位于宝贤桥的西南侧。桂林与韩国济州市是友好城市。以济州的市树—樟树,市花—杜鹃,作为园内的主打植物。秋千门、“石头公公”(又名“多尔哈鲁邦”,是济洲岛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如意、平安幸福,也是韩国的守护神)、韩国亭等建筑小品的设置,充满了济州岛的地域特色和高丽民族的特色。
日本友谊园 从韩国友谊园沿湖往南走,便看见一片日本的樱花林(树苗由桂林的友好城市——日本熊本所赠送)、枯石山水、日本方塔(源自日本东京浅草寺内一座塔楼式建筑 )、小庭院作坊、石灯笼等,日本精致、意境化的风格呈现于我们的眼前。
游泳区 位于桂湖源头,机床股份公司后门附近。桂林山水的美,人与自然的结合,生态资源的保护,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以鹅卵石为底,有深水区,浅水区,跳水平台等配套设施的天然生态游泳场,给平静的桂湖引入了热情的活力。
桂湖景区里有几座新建的景观桥,造型优美,多姿多彩,款式无一相似。这些都是仿照国外名桥建造的桥梁,成为景区里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丽泽桥
位于丽君路与三多路汇合处,在丽泽湖上。桥长120米,桥宽25.5米。设计灵感源于举世闻名的悬索桥—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金门大桥1937年建成,是世界上第一座跨海大桥,横跨大西洋东岸的旧金山湾,跨度为1280米,连同两头延伸部分,全桥共长2700米。“丽泽桥”上的两条重达40多吨的镀锌高强钢丝主索高悬在索塔(高17米)之间,呈现出优美的弧状,每根钢索用36根吊杆与钢梁连接,承受桥体向下的重力。桥身涂以橘红色的油漆,与周围的绿树碧水相映,成为令人瞩目的一景。丽泽桥在设计上省略了一般悬索桥两头的大体积锚锭,两根呈弧状的柔性悬索直接锚固在梁体两头,从而使该桥改变了一般悬索桥的承力结构,成为我国第一座自锚式柔性钢桁梁悬索桥。
观漪桥
位于解放西路路尾,桥北面是宝贤桥,南面是丽泽湖。凭桥远眺,湖光潋滟,涟漪悠悠,是观赏澄漪碧涟的好去处。“观漪桥”是参照意大利佛罗伦萨阿尔诺河(Arno)上的“圣三位一体桥”(Ponte Santa Trinita)建造,音译“圣特里尼塔桥”,因邻近“圣三位一体教堂”而得名。在教堂里一面坚固的实心墙上,有一幅显示三维空间透视效果的神奇壁画——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画家马萨乔(Masaccio , 也译成马萨奇奥)于1427年创作的名画《三位一体》(“Trinity”),教堂以此命名。圣三位一体指基督教的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圣灵(天使)。观漪桥的两头模仿法国巴黎塞纳河(Seine)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er III)(是为庆祝法国与俄国建立友好同盟而建的,并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的四根桥头柱饰,分别代表着杉湖、榕湖、桂湖和木龙湖,上面铭刻着四湖的历史和传说。桥长115米,桥宽44米。
宝贤桥
位于宝贤湖上,邻近桂湖饭店。它模仿法国巴黎塞纳河(Seine)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er III)的造型,桥栏上雕刻着花纹,桥身上巨大的花环豪华精美。两桥墩上有8座浮雕,其原型出自16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让·古荣的一组半人半神的少女浮雕作品。新“宝贤桥”还是桂林市跨径最长的单跨预应力简支梁桥。桥长47.24米,桥宽12米,跨径32米。
西清桥
位于西清湖上、邻近桂湖饭店。新桥造型仿英国伦敦剑河(River Cam)上、古老的木质桁架桥—“牛顿桥” ,又称“数学桥”(Mathematical Bridge)。该桥位于剑桥大学王后学院(Queen’s College)院长官邸旁。相传,这是科学家牛顿在剑桥大学任教时采用数学和力学的方法设计并建造的,完美地解决了木板之间的承力问题,原本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子。后来,有人为探究这座桥的奥秘,曾把它拆开剖析,但却无法复原,于是只好用钉子重新固定成现在的样子。
据考证,牛顿并没有建造这座桥。数学桥建于1749年,而牛顿早在1727 年去世。只能说人们对牛顿太过钟爱,总是把很多的故事与他相联。实际上,这座桥是由詹姆斯·小埃塞克斯根据英国桥梁设计大师威廉姆·埃斯里奇的设计而建造的。其桥身相邻桁架之间均构成11.25度的夹角。在18世纪,这种设计被称为几何结构,所以此桥得名“数学桥”。
新“西清桥”仅供步行通过,桥身装修全部采用名贵的红松木,十分轻盈灵巧。桥长48.8米,桥宽4.5米。
三、木 龙 湖 景 区
据记载,木龙湖古已有之。自唐、宋起,桂林的风景游览活动,除漓江沿岸的名山胜景外,因历朝在城区中不断疏挖河道,构筑了环城水系。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区的扩展,古水系中除了榕湖、杉湖、桂湖的风景依旧外,桂林的湖塘则被不断填埋,逐渐消失在城市的街道当中。叠彩山北侧的木龙湖也消失在其中,它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此次为恢复木龙湖,共拆掉近10万平方米的旧房,近900余户,涉及20个单位。重建后的木龙湖的水面面积达2.06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木龙古渡、宋代古城墙为主要景观,以叠彩山、宝积山为背景,体现桂林悠久历史文化特色的风景区。
“木龙湖”的名称是由“木龙洞”而得来。木龙洞在叠彩山的东麓,古时洞内有盘根错节的老松树,倒生悬崖,蜿蜒夭矫,形状似龙,因此而得名。洞北濒临江边,自古设渡,故称“木龙古渡”。相传唐代,也有人说是明代,有虔诚的佛教信徒在洞外蛤蟆石上凿塔,称之为“木龙石塔”。塔高4.34米,底座直径约为1.4米,小巧玲珑,是一座“喇嘛式”石塔。
木龙湖景区为“四湖”中最突出、最多旅游兴奋点的景区,突出体现“过去、现在、未来”的城市文化内涵特征。木龙湖景区又以木龙古渡、古城墙为中心分为四个主要景区。
(一)古景区 “古城遗韵”由修复的宋代古城墙、东镇门、水城门、木龙古渡、木结构的民居式园林建筑、水车、古驿道路组成,寓意城池变迁,历史沧桑之意境,体现“过去”的主题。木龙湖景区具有浓郁古宋遗风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宋文化街区、古宋城,半边街等景观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传统木装修,外观形式参照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按照宋代的建筑风格修建。38栋仿宋建筑拔地而起,其中有13座是临水建筑。
木龙湖景区为何大做“宋”文章?原因有二:(1)因为咸淳八年(1272年)《静江府城池图》碑刻中,不仅标明了桂林城中的军事要地,而且还标明了当时作为防御用的环城水系。现在“两江四湖”就是在古护城河环城水道体系的框架基础上修复这个环城水系。(2)由于木龙湖畔的“东镇门”为南宋遗迹,故此,让木龙湖景区与桂林宋朝历史文化对接,形成了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宋街
在反映宋代市井生活的“宋街”中,其建筑构造主要是借鉴了当时描绘宋朝都城汴(bian ,音变)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还参考了北方、长江流域、岭南等相应时期的遗迹和记载,同时还根据宋朝历史文献《营造法式》所规定的宋朝官方建筑标准进行推断,再融进南方的飞檐翘角等特点,就形成了“宋街”的建筑特征。
木龙桥
是宋城公园内木龙湖上新建桥梁,桥长40.6米,桥宽4.9米,主跨26米。桥似彩虹,飞架南北。桥身仿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的长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设计。原“虹桥”是结构新颖的拱型木桥,桥拱主要部分为五根拱骨,互相搭架在横木上,用绳捆扎起来。该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
木龙塔
位于叠彩山与铁封山之间,是“ 两江四湖”新建的仿古塔之一。塔高43米,共有七层八面,以上海现存的宋代“龙华塔”为蓝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仿木装饰,飞檐翘角,青瓦朱漆,显得古色古香。
(二)东部景区 包括现代石雕园,露天茶座,临水读书苑,四季花溪等,逐渐过渡到“现代”的城市文化氛围。四季花溪以植物造景,沿水边栽植四季花木,烘托主景区的优雅气氛。
(三)中部景区 设计广场,广场精心布置刻有名家格言及赞美桂林风景诗词的块石,以浪漫手法隐寓城市“ 未来”的希望。
(四)西部景区 包括铁佛塘、宝积山、鹦鹉山。位于宝积山北麓、中山北路与翊武路之间的“铁佛塘”(水面面积1300平方米),原名华景塘,因邻近宝积山的“华景洞”而得名。明清时华景洞外曾建铁佛寺,光绪年间重修时铸有一尊大铁佛,故华景塘又名铁佛塘。宝积山,因山上奇石累累,好似珍珠宝物堆积而得名。在宝积山发现了“宝积岩”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清理出3万年以前古人类牙齿化石两枚、十多种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打制石器十余件。相传诸葛亮到过此山,山南端曾建有“诸葛武侯祠”。祠宇久毁,现仅存台基,通称孔明台。与宝积山相望的鹦鹉山,有宋代桂林第一道城门。山上有珍贵的碑刻《静江府城池图》,高3.21米,宽2.98米,是南宋时期的桂林城建和军防图。这块碑刻为国内仅存的宋朝保留至今的最大、最完整的两块城池图之一(另一块是在苏州勒石于北宋的《平江府城池图》),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石刻地图。
宝积桥
新建的“宝积桥”因旁邻宝积山,以此来命名。宝积山现保存有宋代的城墙和藏兵洞。宝积桥的造型采用了中国古代城墙的形式,桥栏形如古城楼上的墙垛,桥头侧面则像古城门,达到与宝积山上宋代城墙遗址及周围历史人文景观相协调的效果。宝积桥的桥型设计为桂林所独创。桥长50米,桥宽24米。
中山北路桥
位于木龙湖与铁佛塘交界处的中山北路,是沟通“两江四湖”的重要枢纽,为三孔连续拱桥,实际上分成三座隐型桥梁。桥长47.5米,桥宽53米,双向六车道。桥梁外型美观大方,气势非凡。桥型仿建于1578—1607年的法国巴黎塞纳河(Seine)上著名的古老石拱桥“纳夫桥”(Pont Neuf), 为欧洲最有名的古典桥梁之一。
在木龙湖景区中还有好几处历史人文古迹。李济深(曾为黄埔军校副校长、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故居位于木龙湖西北东镇路11号,是一栋砖木结构、中西风格的二层楼房。新四军的叶挺将军被软禁的囚房在木龙湖南岸、仙鹤峰下一山洞前。此外,叠彩山上还有一条30米高、8米宽的瀑布飞流而下,山下湖畔是大片的观赏林地、草地,形成一个令游客流连忘返的自然生态景观带。
水门和升降船让游客既欣赏到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又能体验到奇妙的现代高科技。木龙湖升降船是我国第一个载客观光垂直升降升船机,其工程技术含量目前在国内的船闸工程中是最高的。升降船机是一个长宽各10米,高2.5米的“钢盒子” 。升船机最大荷载为74.4吨,最大升程为3.54米,综合载客能力为每天4410人次。
春天湖船闸位于春天湖与桃花江的连接处,是目前国内尚无先例的单级、双线省水船闸,可以说是桂林的“小葛洲坝”。同时还附有防洪闸和排洪泵站的作用。游船驶入船闸后,即将闸内水位调节为春天湖或桃花江的水位,然后再将船放行。设计每日可运行10小时,可过闸46次,每次过闸客流量约108人。
“两江四湖”的新型游船,是依照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游船来度身打造。游船的燃料将采用近年来国际上最先进的液化气能源,它不产生尾气,噪音低,没有油污染。游船均为铁壳船,船只船舷以上全部为玻璃结构,船内设有航空座椅、独立洗手间等,颇为豪华舒适。大船长15米,宽3.6米,空载12.6吨,可载客44人。小船长12米,宽3.4米,空载7.4吨,可载客28人。
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工程的开通,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工程。“两江四湖”引水入湖工程全长7331.6米,10天可使四湖换一次水,放水5天湖水即可达到预定的水位,由原来劣于地表水5类水质上升到3类水质标准,因而“四湖”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城内湖泊之一。
桂林不仅山美水美人美,而今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也相当美丽。桂林的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国是较好的,人们的居住休闲环境也处在全国的前列。
上一篇:桂 林 新 景 观 桥
下一篇:一个汉堡包,保旅游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