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桂林会展新闻> 走进融水洞安侗寨

会议小助手

走进融水洞安侗寨

走进融水洞安侗寨 3月1日,在漫长崎岖的山路上,左传右拐了8小时的汽车,终于在傍晚时分,开进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的一个侗族村落-----洞安村洞安屯。 山道弯弯米酒香 我们的汽车在山坳里一露头,洞安屯的村头便有一群小伙子吹响了芦笙,老人点燃了一串串鞭炮,小娃仔从木楼上跑下来,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些背着大包小包的摄影爱好者。 村支书把我们一行分别安排住进了各家的木楼.我和刘住进了一位姓唐的老表家里.老唐夫妻俩看上去年龄在五十开外,都很热情,他们家一共三间房,就腾出两间让我和刘住。我暗喜:“可以享受这山村的宁静了。”在路上,领队就说了,若是住房紧张的话,就两三人睡一个铺。我一直在担心,万一同在一铺的伙计整夜呼噜轰鸣,不就惨了。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住单间的礼遇。 天全黑了,侗家木楼里却亮了起来。这里不仅使用沼气照明,用电也很方便。闭路电视、电话、VCD、电磁炉等家电一应俱全,着实让人感觉到今日侗家殷实的生活。 正当我们肠胃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时,主人已把闪着油亮的腊肉端上了桌,电磁炉上的火锅里土鸡肉咕咚咕咚的翻腾起来,香气扑鼻,很是诱人。女主人好酒量,在我们一顿狼吞虎咽之后,她频频举杯敬酒、劝酒。醇美浓郁的糯米酒,我们无法抵挡“诱惑”,这顿侗家美餐让我们吃得肚子好撑啊。 山里人家热心肠 热水烫了脚,倒头便睡。第二天早上被手机铃声惊醒时已八点多了。窗外的山坡上全是影友的身影,我急忙翻身下床。 油菜花宛如醉金铺满整个田野,山坡上的桃花、梨花挂着晶莹的水珠,鲜花簇拥着依山而建的侗家木楼,满眼春色,生机盎然。赶十三坡会,在色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服饰中,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如同打机关枪。我们徒步回到侗安屯已是掌灯时分。 我们正吃着晚餐,忽然,楼下响起炮竹声,震耳欲聋。上来两操柳州口音的男子,几句新年贺语后,唐家又重摆家宴,盛情款待。来客看我们有些疑惑,便向我们讲述了侗家的习俗、侗安屯人的热情。他说:在新年初一到十五,你无论什么时候,到哪家,都会受到这样的盛情款待,他们今天已经走了6家了。当得知我们来自桂林,明天就要回去,便专门来访问我们,还盛情地邀请我们去他们寨子过三八节。“寨子里的三八节与赶坡会一样热闹,什么芦笙踩堂啊,拔河、长板鞋、对歌、穿针啊,保证让你看个够。” 吃完饭,唐大哥打着手电筒,把我们带到了另一座木楼上,堂屋里挤满了人,或坐或站着,有寨子里乡亲,还有摄影爱好者,木梁上垂挂着好多的腊肉。 乡亲们以男女分边开始了山歌对唱。有的歌手脉脉含情地看着对方,有的却眯着眼睛,歌声低沉委婉悠长,似乎是在向对方细细地诉说着什么。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我能明显地感觉到那一唱一和是一种感情的交流和共融。 桂林客人再来啵 第三天一大早,唐大嫂就梳洗打扮,特意穿上一套崭新的侗族服饰,在为我们做饭。灶堂上挂满了熏得金黄发亮的腊肉,不时跳出灶堂的火苗映红了唐大嫂的脸庞,一束阳光从屋顶亮瓦透射下来,恰好照在唐大嫂的身上,好一幅典型的民俗画啊。 我顾不上摆三角架,抓拍了几张,拍完后从显示屏一看,虚的,有点沮丧。正在犯愁,唐大哥找出了很久没用的汽灯,点亮挂在腊肉后面做光源,使得腊肉金黄发亮透明,整个屋内色调暖暖的。“爽,实在是爽!” 唐大嫂在烟火缭绕的灶堂前,按照我的要求摆造型。为了达到理想的光影效果,我们用的是慢速度拍,而每个镜头都要拍10多张,大嫂可是饱受“烟熏火烤“。后来我们才得知,昨晚唐大嫂对歌到天亮,一夜没合眼,我们心里很是感激。 我们为唐大哥家拍了全家福、祖孙合影、夫妻合影,我们拍得很认真,就想把照片作为对他们这三天来的盛情款待的汇报。临别时,唐家老小把我们送到了村外:“桂林的朋友下次再来,一定要来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