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漓江”活动虽结束对漓江的关注仍在继续-桂林旅游-桂林自助游-桂林自驾车-桂林自由行-
来源网站:2 发布日期:2007-09-26
“走漓江”活动虽结束对漓江的关注仍在继续
-桂林旅游-桂林自助游-桂林自驾车-桂林自由行-
2007年8月13日
本报讯 8月10日下午,来自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以及来自桂林岩溶所、广西师大、桂林工学院等高校的11名专家学者,受邀齐聚桂林日报社,开了一个高规格的“漓江专题研讨会”,他们满怀深情就漓江保护问题畅抒己见,为漓江“把了一次脉”。
研讨会上,桂林晚报执行总编林秀文向领导和专家介绍了“走漓江”活动的基本情况。
林秀文说,本着“用新闻的思想去触摸漓江的脉搏、用新闻视角去观察漓江的历史变迁、用思辩去关注漓江两岸人的生存状态,让读者全方位了解漓江、了解桂林,进一步激发漓江儿女对母亲河的热爱”的目的,桂林日报社策划了“走漓江”大型公益活动。
从6月5日开始,由4名记者、2名摄影师、6名志愿者组成的“走漓江采访团”从漓江源头猫儿山出发,历时58天,徒步采访行程近500公里,于8月2日顺利到达漓江的终点平乐。
在两个月里,桂林晚报按照采访团以《漓水之源》、《千年灵渠》、《名城血脉》、《璀璨明珠》、《百里画廊》、《漓水东去》6个章节,前后用了80多个版面,刊发了前方采访团发回的18万多字的报道和大量精彩图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2007年漓江的真实画卷。
林秀文还介绍,在“走漓江”途中,报社还策划了一些大型活动。在漓江源头,报社向高寨小学捐赠了电脑和图书,为他们建立校园图书室;在兴安组织了专题活动,由安厦公司向灵渠公园捐赠5万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在中心广场,组织了主题为“感恩漓江、阳光体育、爱心募捐”的大型群众体育公益活动,为我市贫困大学生募集了137.9万元助学资金;在阳朔,与师大漓江学院师生共同举办了一场支持走漓江活动专题文艺晚会,很好地向当地群众宣传了“保护母亲河”的主题。
桂林日报社社长毛登峰总结“走漓江”活动时说,“‘走漓江’报道的力度和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80%的报道使用了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材料;‘走漓江’活动还得到全市人民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广大读者积极把看法和意见参与到活动中来,热情为保护漓江献计献策。现在,可以这样说,‘走漓江’大型公益活动已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是,保护漓江仍然任重道远。”
毛登峰特别强调,“走漓江”大型公益活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漓江沿途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采访团才得以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听了介绍,与会嘉宾都对这次“走漓江”大型公益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走漓江”的报道,在帮助桂林人民加深对母亲河的了解、在激发人们保护漓江的热情上起了积极作用。
会上,11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分别就漓江面临的现实问题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并就如何保护漓江造福后代献计献策。
当天的研讨会,成为“走漓江”收尾活动的重要内容。专家们对漓江的研讨和论证,为“走漓江”的报道提供了科学的参照。
撰稿:郑利平 阳翔 曾龙辉 实习生 杨非飞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