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桂林会展新闻> 桂林人文精神:人间风雨 让爱与你我同行

会议小助手

桂林人文精神:人间风雨 让爱与你我同行

记者 阳翔 实习生 林颖欢很早以前,桂林就有了一句励志的口号——让心灵与山水同美,表达了桂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而很多到过桂林的人也说,桂林“山美,水美,人更美”,夸赞的绝不仅是桂林人的外表和气质,而是桂林人有一颗善良的心。 确实,远的不说,就把近几年来的城市历史翻开来看看,一个个在桂林遭遇了不幸的人,不管他是本地人还是外乡人,在一件件一桩桩不幸的故事背后,总有桂林人伸出的温暖之手。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性格,美的山水,造化的自然是美的人格。 爱,传递温暖 这个暑假里,远在合肥工业大学读书的平乐男孩黄富财给桂林晚报的编辑记者们写来了他入学后的第三封信,汇报他的学习情况。 去年8月的这个时候,黄富财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却面临辍学的困境,同时,也陷入了双目即将失明的绝境,双眼视网膜即将脱落,即使筹到学费进了大学,他也读不下去。 出生在一个极贫困家庭的黄富财,在十年寒窗苦读、马上就要接近自己光明的前途之时,却被这样的苦难挡在了幸福的门槛之外,他几近绝望了。 在最关键的时刻,许多素不相识的桂林人,向身陷绝境的黄富财伸出了关怀的手。 桂林晚报发起“金桥行动”,带着社会各界募捐的资金去帮助贫困的大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黄富财的困难,立即为他解决了部分学费,帮助他圆了大学梦。 但是,“金桥行动”解决了黄富财的学费,却挽救不了他即将失明的双目。 于是,一场“光明行动”发起了,“救救他的眼睛”的呼唤,让桂林人的爱心在延续。 一篇《拿什么拯救他的大学梦》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刊登出来的当天上午还不到9点钟,晚报热线几乎被捐助电话打爆。一统计,获捐款项已超过2万元,足够黄富财2只眼睛的手术费用,晚报不得不紧急叫停捐款,婉言谢绝了更多人的捐助。 时间过去一年,想起在桂林治眼睛的那段日子,黄富财都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他能回想起重见光明的那一瞬间,所看到的一个个慈爱的面孔,捐款7000元的涂爷爷、捐款8000元的伍董事长、炖了鸡汤送来病房的奶奶、以及许许多多捐了款而没留名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这些,已成为黄富财这一生无法磨灭的记忆。就连黄富财的母亲回忆起这一切时,也忍不住落泪:“如果没有好心人的帮助,富财不仅读不了书,眼睛也早瞎了……” 我们了解到,这一年,黄富财在学校学习很勤奋,他的目标是,努力学习,早日成材,回报社会,延续爱心…… 是的,爱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人学会感恩,从而把更多的爱传播,去感动、去温暖更多的人。 黄富财:你们的给予,让我觉得自己是最最幸运的人。你们的爱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一双眼睛,而是给了我一个感知爱心的窗口。母亲给了我第一次生命,你们的爱,则为我打开了光明。 我知道,用任何语言来表达感激都是苍白的,我只能说,一定发奋学习,让自己早一天有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把你们给予我的爱心再回报给社会。 爱,彰显关怀 黄富财是幸运的,沐浴着桂林人爱的温暖,他圆了一个贫寒学子的大学梦。 还有一个女孩,桂林人如潮涌来的爱,也没能挽回她年轻的生命。但2004年那个夏天,桂林却为这个女孩,为自己爱的付出而感动。 这个女孩就是谭铠,一个从广东来到恭城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因为一次意外车祸而昏迷不醒。 那段时间,围绕这个女孩,桂林卷起了一股爱的热潮,共青团市委发起救助谭凯倡议,社会各界纷纷解囊相助,名医名家纷纷来桂会诊,大家都希望用爱来唤醒她。 一场《用爱轻轻唤醒》的广场募捐演唱会,于一夜间为谭铠募集了21万多元善款。捐款的人里,有白发老者,有小小孩童,有私企老板,也有下岗工人,有工薪阶级,也有囊中羞涩的民工,有一次捐上万元的,也有掏空口袋捐出八角钱的…… 那一刻,汇聚在捐款箱里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桂林人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 在这个城市里,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多得我们几乎无法一一列举。 就在前不久,晚报报道了平乐一名4岁女孩小新悦的遭遇:她1岁零9个月大时被开水烫伤,导致右腿不能伸直,她的父亲又在打工时不幸从高空坠落身亡,母亲被迫外出打工自顾不暇……苦难的生活让小新悦的残腿迟迟得不到治疗。 报道一见报,热心市民的电话就络绎不绝,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女士承担了小新悦第二次手术的全部费用…… 龙胜的杨世美患“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家人举债10万才挽留住他的生命,但今后每月5000元左右的药费,又让他的家人皱眉不展……富有爱心的桂林人知道这个情况后,又默默地帮助着他,不断有市民来到医院,把钱塞给杨世美转身就走,也不断有市民来看望他,给他鼓励。 团市委:希望工程十几年间募集爱心资金3000余万元,凝聚了千万人的爱心和期望,一些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招募,每次也总能得到广大市民的热情响应……这些活动不仅感动着被助者,也感动着更多市民,感动着我们。 公益活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捐助本身,升华为一种人文关怀。 爱,无处不在 如果说,黄富财、谭铠等是因为媒体的报道才引起关注,还不足以说明桂林人的爱心有多么博大,那么,众多发生在我们生活里的小事,应能证明这一点。 仅仅是几件最近发生的事情,就能让人感觉到桂林人的心灵,真的像山水一样美了。 去年11月,市民老徐在回家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200元现金,一张银行卡,和写有银行卡密码的小纸条。 老徐下岗10年,每月收入仅400多,家里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这200元和有密码的银行卡已很能让人心动了。但妻子说,“我们再困难也不差那200块,你要了那钱,一辈子都不能安心”,妻子的话,让老徐断然作出了寻找失主的决定。 失主郭某激动不已地说,“没想到碰到了你这样好心的人啊”。 6月,游客刘先生乘旅游车到兴安乐满地游玩时,不慎将内有1000多元现金、3万元借据、2张银行卡的钱包遗失在车上,可是第二天,司机就主动联系他,把钱包送还。 6月14日,山东一游客乘坐出租车到兴安,不慎将手机遗失,正当他发愁时,出租车司机一路找来送还手机。 7月14日,青海游客刘先生不慎将装有手机和1万元现金的腰包忘在酒店大门口,保安员蒋廷中捡到了,在大厅等着失主,将财物归还。 8月1日,打工妹小张在路上捡到一个装有2万元现金的提包,每月只有数百元工资的她没有为巨款动心,而是如数将它们归还失主…… 还有,今年上半年,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募捐到善款60余万元,募捐成绩又一次名列全区第一。 这些小事、这些数字,背后写的,都是“爱心”两字。 梁菁(桂林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 广西其它城市的兄弟单位反映,现在募集善款变得越来越难。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怎么奉献爱心的积极性却似乎降低了? 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桂林却不是这样,桂林人都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无论成功人士、工薪阶层,还是生活并不富裕的下岗职工,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都很乐意献出一份爱心。 这证明,桂林人无愧于“心灵与山水同美”的称谓。 点评: 人文关怀,让城市没有严冬 “爱”的珠链,在我们身边串起一个个爱心故事,让素不相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我们的城市里紧密相连。每一个故事,讲述的都是桂林人的爱心,散发的则是我们城市人文关怀的温暖。 城市的和谐从哪里开始?答案是,从关爱开始。 让我的手握紧你的手,让我的心贴着你的心,再长的路,我们风雨同舟。就是这样的关爱和奉献,已然深深根植于桂林人的心田,融入了桂林城市的经脉,成为这座城市难能可贵的品格,不断为这座城市的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书写新的篇章,为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每一个爱心故事,都写着桂林人乐于奉献的精神。桂林人用自觉的行动,为桂林城市人文精神的品格做了标志。 有众多的爱心去彰显人文关怀,我们的城市才四季如春。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杨珊珊(小姐) 电话:0773-3320666-2886393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