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代表与城市的美丽约会——边走边议桂林城市建设
来源网站:2 发布日期:2007-09-27
市民代表与城市的美丽约会——边走边议桂林城市建设
-
2007年9月26日
“看桂林说变化 喜迎党的十七大”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报道一
本报记者田远进 见习记者段裕祥 9月25日上午,由桂林日报社组织的“看桂林说变化·喜迎党的十七大”大型采访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一辆“凯迪拉克”,三辆“林肯”,这种平日里普通市民想也不敢想的国宾级待遇,却让12位市民代表美美地过了一把瘾,更让市民代表过瘾的是,他们在一种清新明朗的心境中开始了与桂林城的美好约会。他们由衷地感叹:“全国很多城市,到处是高楼,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到处是拥堵的汽车,让人透不过气来;而桂林很清爽、很精致、很漂亮,有山有水,绿化好环境好,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中山路变靓:“老桂林”说他们最有发言权
“看桂林说变化”,要说桂林的变化,首先得从中山路说起,这几乎是12位市民代表的共识。代表中有一半算得上是“老桂林”了,他们亲眼目睹了中山路的风风雨雨、沧桑巨变。
“以前中山路路上的建筑就只有一座百货大楼还算过得去,自然成为当时桂林的地标,到哪儿都以百货大楼为轴心。而现在中山路已完全不一样,不仅干净简洁,道路也宽敞了,沿街的建筑更是漂亮了,可以说整条路已没有了地标的概念,又好像到处都是地标,一步一景,还没看够,就到了火车站。”广西区域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61岁的申健民是一位老桂林,他很感慨,桂林城从过去的“东西一座桥,南北一条街”长大了,市民真享受到了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
78岁的市民代表刘志洲,也是一位老桂林,他参加过1949年解放桂林的战斗。在他的印象中,那时的桂林实在不能算作一座城,城市道路窄小陈旧坑坑洼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穿着件破衣裳,这种感觉一直在他脑海中萦绕了40年。1999年10月,中山路改造一期工程破土动工,2000年7月18日快速车道通车。那天,30多辆公交车载着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专家组、驻桂部队官兵和中外游客,率先驶向改造后的中山路,沿途群众欢呼雀跃,这个场面刘老也同样铭刻在心。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山中路、中山南路、中山北路,中山北路桥、阳桥、上海路口立交桥,这三段路三座桥相继竣工,中山路终于换上了漂亮的新衣服,艳惊四方来客。
代表们听着中山路建设指挥部领导如数家珍般的介绍着了迷,仿佛又让大家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改造中山路的年代。中山路不仅仅是一条路,而是作为景观工程、旅游工程进行建设的,显山露水,将自然山水景观引入繁华的城市干道,充分展现出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交融的桂林山水城市特色。两边建筑错落有致,进退相得益彰,造型富有桂林地方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感,与自然山水相呼应,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
原桂林橡胶厂工程师,70岁的马安廉老人也是一位老桂林,他对中山路的变化感触很深。这些年中山路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中山路没改造前,住在凤北路的人说百货大楼很远;中山路改造后,路又平,景又美,聊聊天,看看热闹,感觉一下子就到了。
中山路,这条集聚人气、财气的路段,见证了桂林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
小街小巷改造:市民在城市建设延伸中获得最大实惠 当”看桂林说变化”采访团的车队驶进丽君社区时,立即引来了许多居民驻足观看。代表们谁也不会想到,丽中片区的小街小巷怎么能停得下这样的车队。在人们的记忆中,这里以前就是一辆的士都很难通行,就是步行市民都得小心,稍不留神就会掉到泥坑里,而如今所有这一切都改变了,负责介绍情况的秀峰区领导说:”这都是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向小街小巷延伸的结果!”
市民代表对丽君社区小街小巷的改造成果啧啧称赞,”不错!””很好!”由衷的赞许道出他们共同的心声。
市民代表刘水君说,这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啊,相信住在这里的老百姓一辈子也忘记不了。市民代表张石宝说,小街小巷改造,促进了城乡清洁工程的开展,小街小巷也跟中山路一样漂亮,路平、灯明、还配备了健身设施,让市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居民喜在脸上、甜在心里啊。
70多岁的居民陈玉芳老人正和几位老邻居在拉家常,她动情地说:”小街小巷改造得好啊!以前泥沙污水满街满路,苍蝇老鼠到处钻,晚上黑麻麻的,不敢出来走路,你看,现在路平了,灯亮了,污水也不再堵了,老百姓非常满意!”
时近中午,秋日的暖阳斜照在小街小巷。有的市民在下棋,有的市民在聊天,一切都显得格外温馨。负责秀峰区小街小巷改造质量督促工作、今年已79岁的李国铨老人,领着市民代表走在自己曾付出辛勤劳动改造后的小巷里,两脚生风。他说,”2004至2006年改造这些小街巷,都是政府出的钱,老百姓没花一分钱,辖区居民无比高兴,称之为幸福路、民心路、平安路、形象路,他们工程指挥部因此收到了10多封感谢信和多面锦旗。”有位市民当着代表们的面夸起了老李,说他为老百姓干了这么件大好事,肯定能活到200岁,众代表们开怀大笑!
2004年开始,市政府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的触角延伸到小街小巷和社区。目前已完成165条小街小巷的改造,仅2005年,改造道路总长度约30公里,面积约45万平方米。 两江四湖:市民美丽的后花园
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两江四湖无疑是最亮丽的一笔。市民代表在短短30分钟的游程,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什么惊世之美、巧夺天工!
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可以说是桂林城区的灵魂。绸缎似的江,翡翠般的湖,给中外游客的感受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使得两江四湖成为桂林城区的主打名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AAAA级景区、广西十佳景区……层层的光环,打造出桂林市民绝美的后花园。
市民代表蒋文,1998年从湖南来到桂林定居,她目睹了两江四湖改造前后的变化:”第一次来,我只对漓江有好感,当时这几个湖,成了市民排放生活污水的池塘,到处臭哄哄的,改造前我基本不来这里。政府把这里改造成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后,游客多了,来散步的人多了,市民早上在这里健身,晚上来这里休闲,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为了欣赏风景,还让保姆推着轮椅来散步,亲戚朋友一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带他们来两江四湖看夜景。”
张战仁是广西师大研究生,游了两江四湖后,他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我以前呆在校园里,很少出来,今天有机会和其他代表一道,通过参加这个'看桂林说变化'活动,游览了两江四湖,我感觉到桂林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两江四湖一带的桥,便是文化的浓缩,桂林人很聪明,善于借鉴,许多桥的设计都浓缩了古今中外的建筑元素,在城市建设上体现了桂林人包容、开放的心态。”
市民代表罗奋英说,自己以前总是习惯于站在岸上看风景,真正荡舟湖心,才领略到了自己城市的后花园原来竟是这般的美!
体育中心建设:比赛训练健身一个都不能少
桂林市体育中心位于桂林高新区,与风景秀丽的穿山景区毗邻,占地168亩,总投资1.5亿元,是目前广西一流的大型综合性体育中心。2003年8月建成开放以来,体育场、游泳馆、射击馆、网球馆、举重馆等场馆一应俱全,场馆布局合理,造型设计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目前已开设的健身项目有游泳、健身操、网球、高尔夫球、足球、攀岩等10余种,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市民的运动需求,还承办过几次国际性的大赛事。
市民代表罗奋英说,桂林城市变化真是快,体育中心这一带,原来很荒凉,到处是农民的菜地、臭水塘、违法建筑,环境相当的差。中心建成后,极大地改变了周边的环境,已与穿山公园、小东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成了外地旅游者和市民休闲的极佳去处。
代表们一边看一边感慨,刘水君更是语出惊人,她说她家虽住在雁山,周末却常带小孩到体育中心来健身,打羽毛球、游泳,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她笑着说:”我都40多岁了,身材还保持得不错,这也与体育中心有关。”
而市民代表莫初德,更是从提高桂林城市品位的高度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说,桂林是著名风景旅游历史文化名城,体育场馆建设过去却相当落后,这与桂林国际旅游名城很不相称,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符。市政府决策修建了体育中心是应顺应民心的,也是桂林城市发展的需要。前不久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青少年体育运动会,就让桂林实实地火了一把,扩大了桂林的影响。
目前,体育中心主任秦举生说在体育场外的露天场所锻炼的市民,每天不下1000人。防洪堤建设:抵制”洪水猛兽”盾牌
在市民代表的欢声笑语中,车队一下子就从市体育中心驶到了虞山防洪堤。代表们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涌向漓江边的防洪堤岸前。只见堤岸高峻,气势如虹,向远方延展开去。江水清澈,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杨柳依依,桂林市防洪排涝工程与桂林山水完美结合,美不胜收。
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刘四顺主任说,近50年来,桂林屡遭水患,每年都会发生。没有建虞山防洪堤和虞山防洪排涝站之前,清风片区年年被淹。市民代表马安廉老人回忆道:”1998年,桂林城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我曾跑到解放桥上去看大水,一头头猪,一块块房子的椽木,从上游往下冲,市区伏波山一带居民被淹,损失惨重啊!”
市防洪排涝工程处管理处刘主任说,”请大家放心,自从防洪堤建成后,这种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他说,桂林市城区防洪堤长度达到42.2公里,后陆续建造的虞山排涝泵站、篦子园排涝泵站等4个泵站和多处拦洪闸,都是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的,为解决桂林城区的外洪内涝、抵制”洪水猛兽”的侵袭、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树起了道道坚固盾牌。他还透露说,漓江上游正准备建三个水库,这样,桂林的防洪工程就能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标准了。
代表们听到这消息,非常振奋,他们代表广大桂林市民,纷纷对防洪排涝工程处的”防洪卫士”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规划成果:再造一个新桂林
西部五条路网建设规划图就像一张硕大的蜘蛛网,稠密而有序;桂林西部”三县三区”的组团分布,昭示着这里将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桂林市向西发展战略规划模型形象而直观,使得成果展”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主题更加鲜明……在桂林市城乡规划成果展展厅里,12名市民代表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市民代表刘志洲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太了不起了!作为桂林人,我感到特别自豪和骄傲。真希望能早日实现这一切!”
来自雁山的刘水君代表更是感慨地说:”当我看到雁山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心情特别激动,好像崭新的雁山新区就在我面前,我一定将今天所看到的雁山规划,告诉给我的家人,我的邻居,让他们也高兴一把!”
市民代表张石宝感慨到,政府为建设好桂林所做的大规划,真是为桂林人造福啊!同时他建议,这么好的规划展,应该向全体市民开放,让他们也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与美丽的桂林约会结束,坐在加长版的”凯迪拉克”国宾车里,市民代表几乎都表达着同一种心情:”作为一名桂林市民,一直以来都感到幸福,经过这次'看桂林说变化'活动,这种幸福感又大大加深了!”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