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桂林会展新闻> 侗族大歌-世界最美的天籁之音

会议小助手

侗族大歌-世界最美的天籁之音

侗族大歌 世界最美的天籁之音 高山瀑布的轰鸣潺流、盛夏苦蝉的鸣唱嘶叫、清晨百鸟的啾啾鸣唱、夜间蟋蟀的颤音尖尖、、、、、、、要怎样精细敏锐的感官,才能分辨这些大自然奇妙无比的声响?要怎样和谐的音律、声部与歌喉,才能将一切圆满融汇成泉水般清亮闪光的侗族大歌? 20世纪80年代,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征服了全世界,一举改变了西方人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音乐、音乐艺术发展落后的观念。那些著名的音乐大师们怎么也想不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民间歌手,竟然能演唱出“像泉水般闪闪发光的声音”。 2500多年前,侗族先人日复一日涉山林涧水,挽谷地长风,在秀色美景间劳作耕种。有那么一天,某个人坐在溪边草地歇息,享受着徐徐清风,聆听着百鸟争鸣的他不由自主地唱起了心中的美妙感受,人们你起我落地和着他的歌声,大歌随风而生、、、、、、 侗族大歌能传承千年,要归功于侗寨里传统的“歌班”。歌班除了对年幼的孩童施行文化启蒙教育,还对他们进行世界上任何一个专业合唱团体都无法企及的合唱基础训练。歌班制度历时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侗族大歌合唱团体。每逢侗族节庆,寨落之间多有对歌、赛歌活动。一个出色的歌班,往往能在这种比拼中获胜,为本赛争得荣誉。 据说,侗族大歌最多达到七个声部,一个或三个领唱,数百人和唱,歌声翻飞腾越,变幻繁复,无比绚丽斑斓,像一座用音乐层层搭建的七彩宝塔。我听过三声部的侗族大歌,尚能捕捉在低音与中音之上盘旋的高音,像一只掠过江面飞越树梢的白鸟,还可勉强分辨自然万物的声响。七声部的侗族大歌,又将呈现怎样的神奇? 侗族大歌令我想起了罗曼·罗兰的名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对大自然声响超呼寻常的敏感,造就了一个热爱自然与生命的音乐大师,更造就了一个东方民族令人惊异的音乐类型。可以说,没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没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境,便没有侗族大歌。 <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