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桂林会展新闻> 山水田园佳境——阳朔

会议小助手

山水田园佳境——阳朔

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

 

阳朔具有山水田园般的风景,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拥堵的交通,也没有紧张生活节奏。这里有的是山水田园般悠闲的生活方式,连绵青山,清澈的绿水在这里随处可见,这里已成为当代人向往的休闲旅游胜地。

 

田园文章做足工作

品质上乘的有机绿茶冷水泡饮别有一番风味,品尝冷水泡的茶,这是游客在阳朔七仙峰茶场的一种特别体验。这个位于阳朔县城北部的茶场由七座海拔约800米的山峰组成,常年云雾缭绕。登高俯瞰,近处环绕着数万亩金桔林,远处连绵起伏的青翠山峦。近两年,茶园的特有美景吸引了上万中外游客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茶场于是建起了一座两层的小楼供客人住宿,俨然,茶场也已成为游客的新的休闲去处

 

七仙峰茶场是近年来阳朔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一个缩影。田间耕种的农夫、河塘里的水牛、捕鱼的鱼鹰,都让到来的国内外游客感受到田园气息,浓浓的田园气息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一直以种粮为生的开始村民有了“景观意识”。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阳朔就是一个乡村休闲的大景区。县政府主导投资1.5亿元,建设了百里新农村建设示范带,进行路面硬化、房屋立面整治,建设观景亭,并为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制作了标识牌。县里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以贷款贴息、补贴、免费培训等方式积极扶持乡村旅游发展。 

 

多途径开发休闲产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阳朔从休闲设施的建设到休闲项目的开发,一直走在前列。如今在阳朔林立的各式各样颇具特色的酒店、旅馆更是为阳朔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

坐落在遇龙河畔的河畔酒店建筑风格以桂北侗族民居为蓝本,限高10米,所有房间的阳台都面朝遇龙河,看得见风景的浴缸和每个阳台上配备的竹藤“发呆床”,让客人深刻体验到阳朔美丽的山水。酒店的庭院直接延伸到遇龙河边,院子里依稀听得到漂流的游客唱山歌、打水仗,笑声阵阵。庭院的一边是菜地,种着辣椒、黄瓜等时令蔬菜。一位女士正挎着小篮子摘辣椒,田园生活在这里得到体现。

 

在网上人气很旺,颇受“小资”们的青睐的娜娜旅馆,在阳朔也开有分店。旅馆温馨的布置,居家风格处处彰显,,碎花的美式田园风格沙发十分舒适。一层还设有自助洗衣房和厨房,三五个亲朋好友小住几天很是惬意。在阳朔,像娜娜这样的家庭式民居客栈很受自助游客的欢迎,不仅价格合理,时尚的设计还有自助的服务,都是了不少回头客。

 

颇具特色的民居客栈让游客住的舒适,悠闲的休闲项目则让游客流连忘返。在漓江遇龙河等景区,漂流已经成为人们亲近阳朔山水的首选。乘一只竹筏顺流而下,看两岸青山苍翠、河水清澈见底;喜欢热闹的可以打水仗,喜欢安静的可以捧一本书,好不惬意。

 

在阳朔,还可以在田园间骑着自行车,近距离欣赏到田园风情。县城里供游客租赁的自行车有两万多辆,游客可以方便地租到质量不错的自行车,穿行于城乡之间。阳朔的攀岩项目也受到攀岩爱好者的青睐,在阳朔至荔浦公路沿线,大榕树月亮山、金猫洞、拇指峰等处的山岩很适合开展攀岩,目前可供游客选择的攀岩线路已经有58条。阳朔特有的民俗文化也得到了深入开发,自1999年举办“漓江渔火节”以来,每届“漓江渔火节”都会吸引数万中外游客。

 

完善休闲环境

西街是阳朔的一个符号。上世纪70年代末,外国旅游者在饱览了漓江风光后,来到阳朔,无意中走进西街,并被这条迷人的小街和街区内恬静的生活深深吸引。有在这里住几天的,有住十天半个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几年的,如今,在这条街道已成为知名的酒吧街、旅游街。随着游客的越来越多,原本宁静的西街日显拥挤。为此,阳朔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大西街”战略,把4.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打造成大西街。2010年6月,县委、县政府又在“大西街”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另建新城,老县城全部留给游客,以西街为中心的历史文化风情区已经初步形成。

 

为创造更好的休闲度假环境,阳朔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道路,补贴居民改造房屋立面,制作和更新了旅游导向标识牌,设置了大型旅游导览地图,新建了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配备并培训了专业旅游咨询员,县城的19座旅游公厕也得到了改造升级。

 

阳朔已成为中外游客来桂林必须的目的地之一,随着游客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针对游客要求个性化旅游的需求突出,桂林国旅旅游网推出了个性化定制纯玩旅游,提供为游客贴身定制的旅游服务,游客来到桂林不知道该怎么玩,桂林国旅的资深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游客的各种需求,为游客制定出合适的自己要求的线路,并推出纯玩旅游,让游客在体验到贴身定制游的同时,还体验到纯玩旅游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