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桂林会展新闻> [走漓江特别报道]回望漓江源我们同样感到震撼

会议小助手

[走漓江特别报道]回望漓江源我们同样感到震撼

[走漓江特别报道]回望漓江源我们同样感到震撼 桂林自助游-桂林自驾车-桂林自由行- 2007年6月18日 走漓江”采访团走过严关古道。 记者  唐艳兰/摄 边走边看,边访边写,采访团记者就是进行每天的采访活动。记者在严关采访村民。记者  唐艳兰/摄  一只龙舟划过灵渠小天平。看到龙舟,采访团的队员才意识到端午就要来了。 记者 唐艳兰/摄 “走漓江”采访团副团长黄月波的右手肘骨折至今未愈,稍微碰一碰就会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微笑着坚持,用手中的相机拍摄漓江,用自己的脚步走完漓江。 记者  唐艳兰/摄 “走漓江”采访团队员们短暂小憩之后,抓紧时间背上行囊再次上路。   139****2851:看到晚报的《回望漓江源》,有很多话想说,但一两句是说不完的,我也只能说,有震撼、感动、惋惜、困惑、忧虑和欣慰…… 编辑:我们的感受跟你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对母亲河有着同样的依恋、同样的牵挂和同样的关注,同时,我相信对母亲河我们有着同样的期盼——祝她清流不绝,源远流长。 130****0773:一路走来,你们也发现非法采沙破坏河堤留下的痕迹,虽然现在停止开采,可是也反映出群众对漓江的热爱,值得表扬哦。我也曾徒步走过漓江,在虎子口电站向华江方向一百米的地方,有个制筷子的排污口,你们也应该把那些破坏漓江的地方曝光才是。 编辑:你对漓江的热爱,同样值得表扬!只有大家都来关注漓江生态并付诸行动,漓江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网友“彼岸”:《回望漓江源》里有句话,“爱母亲河,难道就注定是要孤独的吗?”看了以后心里很不好受,我想说:决不! 网友“懂你”:看到你们发回的图片,很震撼。感谢你们,前方的勇士,你们是带着所有桂林人的眼去看漓江,是带着所有桂林人的心去感受漓江! 网友“思梦”:一直在关注这次走漓江活动,也看了一些文章和照片,很感动!为你们加油!希望多介绍一些沿途风光和人文习俗。  采访团:非常感谢读者对我们的关心和对走漓江的关注,之前走的是漓江源头,所以关注更多的是源头生态和源头人家的生活状态,接下来,我们走完整个领取,我们就会向读者展现漓江上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再往下还会满足读者的要求,从多层面展现漓江的美丽风光和民风民俗以及山水文化。请读者继续关注我们的行程。 网友“四叶草”:看了《走出大山的大洞河》,有个疑问。为什么山下的人可以种葡萄等其他植物,把山地让给树木,而山上的村民只种毛竹呢?是因为土地的原因还是什么呢? 市民钟女士:我其实很关心采访团三餐都吃什么,是自带干粮还是在村子里农家乐?不过一定要保证营养,不然没力气走的。 采访团:我们基本上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走进农家就吃农家饭,走进圩镇就能改善一下伙食。营养基本上能够保证,从出发到现在我们已走了11天了,大家的精力都还是那么旺盛,谢谢您和所有关心我们的读者。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