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进入“内需拉动”时代
来源网站:2 发布日期:2008-05-08
随着今年我国节假日模式的“变脸”,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记者调查发现,在“小长假”主导节假日的情况下,“不远游”成为人们出游的主流心态。专家认为,这种出游心态将对旅游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假期旅游将出现全新格局。
出游热情没有随长假“瘦身”而“缩水”
今年“五一”和往年有着明显不同,跟团旅游的人数明显减少,原因在于跟团旅游一般都是长线旅游。与此相反,短途游兴起。但总体来说,人们的出游热情依然高昂,没有随着长假的“瘦身”而“缩水”。
日前,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1000名公众预计旅游天数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35.5%的被访者选择“1天-2天”,56.2%的被访者选择“2天-3天”,8.3%的被访者选择“3天以上”。除了少部分被访者旅游时间较长,近九成公众的时间都控制在假期以内。
旅游业进入“内需拉动”时代
在过去的节假日制度下,“五一”等三大黄金周堪称旅游业的“聚宝盆”。然而“小长假不远游”观念的出现,将对旅游业产生巨大影响。有专家指出,在“五一”等小长假期间,旅游业将从过去的“促进外贸”进入“拉动内需”时代。
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世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往黄金周旅游,长线旅游占主导,这意味着人们多跨省作远距离旅游,而小长假时代,人们多选择本地游或者在周边地区游玩,从形式到内容,旅游业都随着小长假制度的实施而发生了深刻变化。
重在激活潜在旅游消费市场
记者发现,就“五一”、清明两个小长假来看,许多旅游企业对小长假制度的实施、中短途旅游的兴起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张世满认为,目前形成的黄金周和小长假并存的全新格局对旅游行业的机遇多于挑战。“出游半径的缩短,意味着旅游消费门槛的降低,这使得庞大的中低收入者成为潜在的消费群体,因此,如何有效地激活这一群体,成为旅游企业在新时期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为此张世满等专家建议,旅游界应顺势而动,有针对性地调整、创新旅游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新华社
下一篇:乡村旅游咋拽不住“回头客”